3)128章 军火贩子_抗战之红色军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月中旬,陈济棠派代表来南昌(独立纵队大本营)探武爱华口风,武爱华说了一句,“值此国难当头,不宜挑起内战”。代表又问对蒋介石的态度,武爱华又说了一句,“目前,在中国没有任何人比委员长更适合担任国家领袖这一职位。”

  武爱华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内战不能打,蒋介石不能动。武爱华这个态度,顿时把知情人全部搞糊涂了。几个月之后,军统桂林站探听到武爱华这一态度,立即密报蒋介石,连蒋介石都糊涂了:与gcd打了差不多整整十年,难道他们不记仇?

  武爱华在后世就对这段历史有过一些研究穿越过来后更是身临其境,有些东西感受更深。譬如,也许有人觉得,现在g党因为有武爱华这么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否可以取蒋而代之呢?武爱华却明白,这根本就不可能。

  历史上,那么多人与蒋介石斗,一是有问鼎江山社稷的野心,二是怕蒋介石实力大了把他们吃掉,但不能由此就认定这些人与蒋有深仇大恨,因而会拥戴其他势力坐这万里江山。同样的,历史上贵州、云南、四川等地的军阀,对长征中的红军围剿都曾“放过一马”,那也是担心与红军拼个鱼死网破,最后被他人譬如中央军得利。如果没有中央军的威胁,这些人遇见红军时并不见得就那么好说话,红军西征遭到马家军的疯狂围剿从而惨败,不正是证明了这一结论吗?

  蒋介石自然不会因为武爱华一句话再次避免了一场政治军事危机而感谢红军,事实上,此时他依然把g党和红军作为他的头号敌人,只是技不如人不敢动手罢了。本来,杨永泰去南昌谈判时,以为武爱华那么强势的人肯定不太好说话,对谈判成功所报希望并不大。谁知武爱华非常爽快,除了闽赣两省再加粤东根据地坚决不退让半步外,其他全部都按杨永泰的意思办了。途中,杨永泰也试探过一句,“武司令准备停战多久呢?”

  “蒋委员长想停多久就停多久,蒋委员长想打,我就陪他打!”武爱华豪气干云地说道。

  “蒋委员长自然是希望和平的。”杨永泰作为一个果民政府知名的政客,此时竟然有些尴尬。因为,武爱华如此豪气而又大度的话,实在是与他心里的小算盘不在一个档次的。也就是说,比气质,比豪气,杨永泰算是输了一阵。

  恰恰因为武爱华的这一态度,让蒋介石深为忌惮,所以特别加快了扩军备战的步伐。

  别人都在忙着备战,武爱华怎么可能闲着呢。武爱华的备战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先说对外。

  在1937年以前,名义上蒋介石是全国领袖,但地方军阀却掌控着地方实权。譬如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山西、甘青、新疆、山东、陕西等,其军队都自成系统,虽然蒋委员长也对他们进行了“改编”,但实际上只接受了“国民革命军xx军”的番号,其他的是一点儿也没有变。

  但是,这些地方军阀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其军备松驰、装备陈旧、重火力倾向于无的境况,特别是川军,在抗战中打出了川人川军悲壮的名声,战场上没有一个人怕死的,可血肉之躯总不能抵抗对方的飞机大炮吧。

  因此,武爱华的对外备战,主要是“装备”各地方军。由武爱华自己的军工厂生产的仿毛瑟98k步枪,与德国原装货完全一样,甚至还有超出,大量供应各地方军阀。此外,仿捷克式轻机枪、60迫击炮等步兵支援武器也没客气,地方实力派要好多是给好多。至于75mm山炮,则是限量了,一般一个军只给对方3个山炮营的编制即72门75mm山炮。

  (特别感谢一下ka5292这位优秀的红军战士,一次性打赏本书500金币。其他打赏及赠花的红军战士,月末一并感谢,见谅哈。)

  请收藏:https://m.my11.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